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林萃青教授来公司举办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8-12-12

本网讯(通讯员:庄严)2018年12月11日晚,应yl23455永利官网美学教研室主任邹元江教授邀请,美国密歇根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终身教授、孔子学院经理林萃青(JOSEPH S. C. LAM)教授在yl23455永利官网B214报告厅做了题为“儒家音乐美学的现代音乐学解读”的专场讲座。讲座由邹元江教授主持,来自yl23455永利官网及其他院系的50余名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林教授首先从时代现状的角度揭示了讲座话题对生活现实的关切,他认为,儒家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渐渐成为现代中国的标签,成为中国人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对弈中的软实力和工具,也成为了中国音乐工作者与消费者经常讨论的话题;另一方面,从音乐学研究的角度看,儒家音乐文化及其所传达出的儒家音乐美学是中国宋代音乐文化的基础。

接下来,林教授进一步将核心话题界定为“儒家礼乐理论和实践方法”,选择这一话题并不意味着一种历史细节的梳理,而是致力于读解儒家礼乐的美学哲理和现代意义,让其成为承继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和动力。在此前提下,林教授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一步揭示出了儒家礼乐的现状:从宏观的历史文化角度看,儒家礼乐普遍被看作是中国音乐文明的基础,也是从孔子时代开始就直接推动中国音乐文化的动力;从音乐作品、演出等微观现象看,当下的中国音乐创作、演出和聆听手法与儒家礼乐之间并没有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承传关系,文化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林教授认为,字面解读的历史回眸只会促使音乐家“复原”或仿造历史,制作出被诟病为“假古董”的作品,单纯地依据文字的表面意义去推理历史事实和抽象概念只能使研究者以历史回眸的方式认识儒家礼乐的过去,却不能帮助我们开拓它在现代的承继和发展。为了给大家提供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林教授选取了孔庙祭祀音乐、当代歌手演唱的作品《关雎》和大型运动会上的仿古音乐表演等三个片段,让现场师生对当代儒家礼乐的现状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林教授在批判了历史性读解儒家音乐文本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读解了《论语》、《诗经》和《乐记》等经典中的核心观点。他认为,儒家礼乐不能被标签化地界定为一种理论教条,而是应当把握理论文本的叙述方式和理论视角背后的转变,发掘其所面对的当时音乐文化的灵活性与复杂性。林教授指出应当使儒家礼乐文本在现代中国原真重现,也因此将孔子的音乐言论解读为他面对音乐问题时“随机应变的”(pragmatic)话语。这种话语不是对事实的单纯描述,而是具有概括性和寓言性的抽象表达。现代音乐理论与儒家礼乐的核心理念表现出深刻的重叠,它们都认为声音和非声音的功能与意义并不独立,而是根据流动的时空人事而被界定、被商讨的人文现象。同时,林教授创造性地解读了儒家礼乐中的仁与乐的关系、音乐的演出场合和功能、音乐对身份权利的象征、音乐与性别的关系以及音乐结构的多元性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林教授认为,儒家礼乐思想超越了时代、国家、民族和文化的时空界限,是人文生活的商榷话语运作。儒家音乐文化是中国音乐文化承继和发展的基石,更是中国儒家音乐智慧成为全球化世纪音乐的参考理念与实践经验的资源和工具。

讲座结束后,邹元江教授做出了简明扼要的点评和总结,并对林萃青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在现场提问环节中,林教授与现场师生就“儒家礼乐理论和实践方法”等话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林萃青教授作为宋代、明代音乐的研究者,一直潜心于对该时期音乐传统的现代解读方法建构工作,深入探究其现代意义和有效的承继与发展模式。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师生对中国音乐史在国际音乐学的地位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这让师生们更加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着一份责任与使命。

摄影:崔雅丽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