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意义:环境史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1-09
2021年11月2日下午两点,受77779193永利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的邀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国内环境史研究的权威学者梅雪芹老师,在腾讯会议开展了题为《生态+文明的意义:环境史视野下生态文明建设思考》的讲座。会议由77779193永利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副经理、77779193永利历史学院副教授杜华老师主持,线上有一百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活动。
讲座伊始,梅老师系统地梳理了“生态文明”(Ecological Civilization)从概念到国策的历史。1978年,德国的伊林·费切尔(Iring Fetscher)在《人类生存的条件:论发展的辩证观》一文中最先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表达了对“进步”的辩证认识、对技术及其支撑的工业文明的批判、对新文明制度的倡导。1995年,美国的罗伊·莫里森(Roy Morrison)出版了《生态民主》一书,不仅使用了“生态民主”的概念,而且明确提出,工业文明有可能导致迈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但如果没有人们自觉的努力,这一点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三个相互依存的基石——民主、平衡与和谐。在国内学术界,叶谦吉于1987年最早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指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21世纪应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纪”。李绍东、张海源、刘湘溶等学者相继对对“生态文明”概念进行了思考。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开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基本国策而被正式提出和实施。如今,“生态文明”已明确地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在我国各方面建设中变得日益重要。
那么,从概念到国策,生态文明的意义何在?梅老师从环境史的视野下回应了这一问题。环境史视野就是通过研究过去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现实或当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表明人与自然是一种双向的互动关系,这一关系经历了变迁。从人类角度来说,随着人类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几个阶段,相应地也经历了恐惧俯就、依赖和开发、征服统治等阶段,正在向着和谐共生演进。当代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愿景是以生态文明为基石的美丽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命共同体。这些道理正是环境史通过实证研究所揭示的史实。
什么是环境史呢?梅老师指出,环境史是历史学的一个新领域或者新学科,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学科意义上的环境史,最早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首先在美国被冠名并组织起来。后来由于地区和全球层面环境问题的加剧,八九十年代之后,环境史在很多国家的历史研究中得到重视,并在国际史学界产生重要的影响。环境史的研究对象是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和影响,研究主旨是从与自然环境相关联的角度探索人类社会的历史,以更好地把握自然在历史和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分析和应对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视角。环境史的贡献体现在三大方面:一是它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包括整体研究、农业发展及其问题研究、工业发展及其研究、城市化和住房开发及其问题研究、自然变化研究、自然观念研究、环境保护研究等;二是它构建了以环境史研究成果为基础,可以系统地梳理和总结环境史构建的新历史知识体系,包含新名词、新史实、新史料的发明和发现等;三是它创造了新的关于自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历史观念,通过融自然主题、量自然之力、拜自然为师、以自然为镜、为自然代言,环境史成为一种“令人不安”的新史学。它打破了人类的傲慢与偏见,书写自然在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人类文明的“黑历史”和“生态危机”所促使的人类转变乃至全方位的变革。
“生态危机”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梅老师引用小林恩·怀特1967年在《科学》上发表的《我们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并明确指出“生态危机”是“我们”(Our)的危机,而非生态的危机,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对“非人类的大自然的影响”问题,是“人类对自然的恶性及由此带来的悲惨结局”。19世纪70年代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大大增强”,但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巨大的影响力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生态反弹”(ecologic backlash)问题疯狂增加,人们“对其后果的担忧也与日俱增”。在美国,出现了凯霍加河大火燃烧事件、伊利湖的生态灾难和圣巴巴拉石油泄漏事件。对此,美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开始反思和行动起来,呼唤彻底变革,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生态文明还面临着很多复杂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梅老师认为,这关键在于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需要倡导“一场针对环境的行为革命”。在政府层面,我国政府也在试行《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提倡关注生态环境、呵护自然生态、参加环保实践。在个人层面,我们要成为绿色公民(green citizen),超越小我,从我做起,关注社会和自然公益,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成为以生态世界观和环境伦理观指导行为的新人!
最后,77779193永利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副经理张箭飞老师对梅老师的讲座进行了评议并表示感谢。在提问环节,线上师生踊跃参与,梅老师就如何看待我国的环境破坏问题,如何打通跨学科的专业壁垒,如何看待环境史研究的“衰败主义”和“悲观主义”叙事,历史上瘟疫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环境史的理解,杜华老师再一次对梅老师精彩的讲述表示忠心感谢,本次线上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
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绿色世界公众史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基金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东亚环境史协会理事,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近现代史和环境史教学和研究。
撰稿人:77779193永利历史学院2020级硕士张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