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期待”首期圆桌论坛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1-11-06
本网讯(通讯员裴婷)77779193永利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2021年下半年的“他者眼中的中国形象期待”系列圆桌活动拉开序幕。首场圆桌活动于2021年10月28日成功举办。围绕着“文明对话中的中国形象及其塑造”这一主题,文明对话高等研究院经理、yl23455永利官网吴根友教授,国际yl23455永利官网院士、人文社科讲席教授陈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学院院士、弘毅讲席教授保罗·帕顿,马特·拉兹副教授,本·柯饶思博士后等在内的五位与谈人分别发表自己的观点。yl23455永利官网副经理李勇教授主持了此次圆桌论坛。
吴根友教授从三个层面来探讨这一主题:(1)在“代差”与“种差”交织的文明地貌里,中国如何面对“他者”的期待?(2)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与中国社会自身身份的统一性问题。3)中国形象的中国性与世界性问题:世界中的中国及其自我形象的非自主性。
首先,吴根友教授对“代差”和“种差”进行了定义。这两个概念都是吴教授从生物学借鉴来解释文明的差异。“代差”指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文明差异,比如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间的差异。“种差”指处于同一个历史文明阶段的不同文明表现形式,比如同处于农业文明历史阶段时,印度文明和埃及文明之间的差异。吴教授进一步阐释,在这种“代差”和“种差”交织的文明地貌中,欧盟与美国联盟、发展中国家、地缘政治密切的国家等对中国的形象期待都是不一样的。
接着,吴教授谈到要满足不同国家对中国的形象期待,需要结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中国社会自身身份的统一性来理解,包括中国的文化特色、中国的历史遭遇、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在古今中外所扮演的角色。
最后,吴教授谈到各国对中国形象的期待是如何影响中国自身的:比如对现代化社会的渴望、在欧美普适模式下的现代化冲突、四十年发展建立的初步自信与历史经验、中国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保罗·帕顿教授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1)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应该在维护世界和平中扮演怎样的角色?(2)怎样就中国的历史和现阶段发展来解读中国的崛起?(3)怎么理解中国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首先,保罗教授谈到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应该继续参与世界秩序的维护,无论是参与国际性组织、关注具体的全球性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避免区域经济政策过度政治化的风险,还是促进学者之间的交流、减少中西方之间的误解或西方媒体煽动性的误导方面。
其次,保罗教授谈到中国的经济崛起给世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另一种选择。
最后,谈到中国文化的贡献,保罗教授结合个人在疫情期间的经历,感慨中国的集体精神是如何帮助中国人高效地应对疫情,以及中国经验如何可以帮助世界人民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危机。
本·柯饶思博士为大家呈现了国际学界所理解的两种“中国的发展模式为世界作出了贡献”的观点:(1)贤能政治的治理模式;(2)反帝国主义的全球协作模式。同时,他也提到了这两种观点可能会带来的挑战:“贤能政治的治理模式”可能会被西方人理解为,放大贤能者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可能会在西方语境中被误解成或直接等同于阶层差异。而“反帝国主义的全球协作模式”可能会需要中国在反帝国主义和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中保持平衡。
陈波教授主要就“如何让中国文化变得更好”发表看法。他认为,在过去四十年中,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文化方面仍然有发展空间,我们需要更好地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他告诫中国学者应该有学术担当,仰望星空的同时更要脚踏实地,积极学习并借鉴他国成功经验。
马特·拉兹副教授介绍了西方对中国的误解,以及可能的消除误解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这些误解可以分为简单层面的和复杂层面的。简单层面的误解,如文化的误解,是可以通过深层次的沟通得到解决,比如宣传中国的哲学和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庄子》等。而复杂层面的误解,甚至是冲突,比如经济利益和市场竞争导致的冲突、政治价值的冲突、地缘政治导致的冲突等较难解决。但整体而言,双方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学者应该帮助彼此消除误解。
圆桌会议最后的提问环节,在场员工就阿富汗问题、全球抗疫问题等与专家们进行了交流研讨。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吴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