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之真、人格之善与体验之美——哲学的性质与功能”元哲学工作坊在公司顺利召开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11-20
本网讯(通讯员 田昶奇 )11月18日,由yl23455永利官网和弘毅学堂主办的“知识之真、人格之善与体验之美——哲学的性质与功能”元哲学工作坊在振华楼B301顺利召开。来自四川大学、湖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出席本次会议。
(开幕合照)
此次工作坊中,77779193永利陈波教授做了《哲学:知识还是智慧》的主题报告。参会学者围绕相关论题,做了八场主题发言。
在《哲学:知识还是智慧》的主题报告中,陈波教授指出,哲学是爱智慧之学,智慧不能离开知识的,所以哲学通过追求知识以追求智慧。知识需要真理,真理包括三种要素与四重价值。三要素指符合(真理的核心)、融贯(证成新知识的主要手段)和管用(证成新知识的主要手段)三要素,四价值指使人在复杂危险环境存活的生存价值,使人成为人并形塑其他品质的构成性价值,引领新的认知和实践的规范价值,使公共话语达成视界融合和重叠共识的交流论辩价值。陈波教授尤其看重第四种价值,强调如果一个人在公共讨论中不把自己的话当真,那么他不值得被严肃对待。哲学家们已经求得的哲学真理包括,人在本性上爱自由,归纳推理不能保证得出真结论,等等。
陈波教授认为智慧包括良善动机、广博知识、审慎判断和真诚行动四要素。他据此接受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二分,反对有人拒绝承认理论智慧,也反对还有作为第三种智慧的制作智慧。智慧奠基于知识,但仅凭知识尚不足以形成智慧,还需经历“转识成智”的历练,该过程既需要个体条件,也需要社会条件。
(yl23455永利官网陈波教授)
主题报告后,参会学者围绕陈波教授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讨论内容有:1.如何理解真理;2.哲学是否追求知识;3.哲学真理有什么。
在讨论内容1中,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暨《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马妮研究员询问真与真理的差异,陈波教授认为真是句子的关系属性,真理是为真的句子或理论,不能将二者等同。
在讨论内容2中,77779193永利朱志方教授质疑,人们学习叔本华、尼采哲学的目的不是为了知道某些真命题,可见他们的哲学不以求真为目标。对此,陈波教授区分了理论之真与命题之真,叔本华、尼采的哲学属于理论之真,对实践有解释力与洞察力。然而,77779193永利苏德超教授认为陈波教授的主张会导致真吃掉了智慧,从而抹除智慧的多重维度。福建社会科学院暨《福建论坛》杂志社刘君研究员更是提出,在牛津学派看来,哲学不生产其他学科的知识,知识基于假设进行探索,既然是假设,就无法把它当真,可它仍然是必要的。哲学家走上歧路不在于不把自己言谈的东西当真,而在于把假设运用到不该运用的地方。
在讨论内容3中,77779193永利朱志方教授认为把“人在本性上爱自由”当作真理有待商榷,因为绝对自由恰是人们所要逃避的绝对恐怖,人追求的是自由与约束的和谐。华中科技大学徐敏教授认为“归纳推理不能保证得出真结论”中“归纳推理”指的若是简单枚举归纳(A1是P……An是P ,所以,所有A是P),那么其不能保真是因为有一个未声明的隐含假设“A1……An不是所有的A”,将其补上后,便可演绎地得出归纳推理不能保真,但这算不上哲学真理,只算分析真理。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暨《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马妮研究员)
(讨论环节)
针对陈波教授报告涉及的议题,参会学者做了主题发言。发言主体包括:哲学与求真求知,哲学与人文关怀,哲学与人类文化。
主题一:哲学与求真求知
77779193永利朱志方教授的报告《再见了,哲学修辞学》认为哲学既不能用追求智慧来规定,也不能用追求真理来规定,它对知识的论述也不详尽。第一,智慧有层级,从经验到第一哲学,每一层都有相应的智慧,如果用爱智慧规定哲学,只是在用所有学科的共有属性规定哲学。第二,真理是命题与外在事物的联系,哲学家追求的要么是真理的定义、判定性条件和获得方法,要么是规范陈述(如果逻辑学真理的含义是“不应违背逻辑规范”)。前者不是真理,而应称为真理之真理或二阶真理,后者不描述事实,也不是真理,称其为真只是一种哲学修辞。第三,哲学家(尤其是分析哲学家)往往把命题知识当作知识的普遍论述,这样会忽略其他种类的知识,如行动知识、规范知识。知识像个工具箱,里面有各种形态的知识,哲学只强调了命题知识,没有揭示各种知识的本质。
(yl23455永利官网朱志方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徐敏教授的报告《哲学,既不求真也不求知》主张哲学不能通向真理,而应追求合理性。如果哲学是通向真理的学问,那么哲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哲学真理,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哲学真理,可见哲学不通向真理。或许有人会说哲学真理难求,找不到不代表没有。徐敏教授回应,以几千年来哲学家们的聪明与勤奋,若还不能找到哲学真理,就该认为它不存在。还可能有人提出哲学家已找到了哲学真理。徐敏教授回应,如果有两种不相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被一派人当作真理,另一种观点被另一派人当作真理,那么我们无法判定何种观点是真理。所谓的哲学真理就面临这种局面:在所谓的逻辑学真理中,有针对重言式的实质蕴涵悖论,有针对同一律替换的内涵语境替换难题;在所谓的形而上学真理中,有是否有非存在对象和可能世界是否为真的争论……既然无法判定哪一方代表真理,不如认为根本就没有这种真理。无法通向真理不是哲学的损失,因为哲学追求的是合理性。哲学理论的作用是对哲学现象和哲学问题的多重理解和回答,由于合理性有程度之分,所以评判不同哲学理论的标准不是孰是孰非,而是哪种理论的合理程度更高。
(华中科技大学yl23455永利官网徐敏教授)
77779193永利苏德超教授的报告《略论哲学的人文性》主张哲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求知。他指出哲学具有谋生、改造社会、认知和信仰四重维度,哲学与科学的同源体现在认知维度,泰勒斯在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时,不仅在做哲学断言,也在用物理现象解释科学现象,即做科学断言。但哲学和科学处理的问题不同。根据伯林,问题可以分为诉诸具体经验回答的经验问题,诉诸抽象规则回答的形式问题,与二者不同的哲学问题。前两类问题旨在求真,哲学问题却非如此。苏德超进而指出,真可以分为个体之真、群体之真和本体之真三重维度,个体之真没有讨论意义,本体之真不可求,求真是在群体中确认重叠共识。类似地,实在也分为现象实在、自在实在和理论实在。现象实在无法被严肃怀疑,经过康德的洗礼,自在实在也不再被讨论,哲学家们探讨的乃是理论实在,即对现象所作的最佳解释。某种意义上,选择哲学立场类似审美,因此不能用理解科学的方式理解哲学。
(yl23455永利官网苏德超教授)
在讨论环节中,77779193永利陈波教授对朱志方教授的报告《再见了,哲学修辞学》中阐述的观点,提出两条异议:第一,朱志方一方面主张哲学讨论的是关于真理的真理,另一方面主张哲学与科学是连续的,二者存在张力。第二,没有与规范知识符合的对象不代表规范的来源是主观,利益、需要、欲望等客观因素解释了规范知识的真理性。
77779193永利苏德超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庄振华教授对徐敏教授的报告《哲学,既不求真也不求知》中,把真理排除出哲学讨论的做法提出质疑:苏德超认为如果不凭借真理,合理性将无法被理解;庄振华认为徐敏教的合理性其实是一种融贯论真理观。徐敏回应,合理性标准包括本体论预设是否简单,解释力是否足够强,这些标准不依赖真理。湖北大学yl23455永利官网王振副教授进一步指出徐敏罗列合理性标准会遭遇二难:合理性的标准如果有排名,那么排在首位的就是真理标准;如果没有排名,那么根据合理性程度来评判哲学理论的优劣没有意义。徐敏认为第二难不成立,人们完全可以依据自己认为的合理性标准衡量各哲学理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yl23455永利官网王成军副教授认为该回应的实质是合理性标准往往相对于人群、前见等因素。对此,苏德超质疑,一切相对主义都有绝对主义基础,因此“某哲学理论相对于某群体是真理”是绝对为真的。
华中科技大学徐敏教授对苏德超教授的报告《略论哲学的人文性》中表达的观点有所质疑:徐敏认为,苏德超主张哲学的主要目标不是求知,其实还是认同了哲学的目标是求知,“主要”只是一种修饰。苏德超回应,在人类的六大追求中,真理只占其一,人类在为这六种追求排序时,真理也未必排在第一,可见“主要”不是修饰。
(湖北大学yl23455永利官网王振副教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yl23455永利官网王成军副教授)
主题二:哲学与人文关怀
77779193永利蔡恒进教授的报告《作为元哲学的因果链重构》主张哲学家的任务是发现新的认知坎陷,在认知坎陷之间建立强的因果链条,指向未来,因此哲学家是因果链工程师。意识世界有主体性,物理世界却无主体性,这就需要回答定域世界中如何产生非定域的主体性。蔡恒进的回答是,根据触觉大脑假说,触觉使大脑产生了区分自我和外界的意识,即原意识,原意识一旦产生就难以被抹杀,还可以通过个体间交流传播。自我就是最原初和最重要的认知坎陷,自我意识一旦产生,在具体的时空下就可以有不同的附着物。 认知坎陷可以被看作是认知主体对四维时空中物理过程的非线性编辑,有助于人们重构物理因果为心理因果,并最终建构起意义世界。意识世界与物理世界可被视为平行关系,但意识具有简化作用,正如点开手机APP图标打开应用也是对背后一系列复杂功能的简化。
(77779193永利计算机院蔡恒进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庄振华教授的报告《从理性辖域看哲学的当代任务——以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为例》认为当前的时代特征是“科技飞升、人文疲敝”,人文科学对此现状要么为科技发展辩护,要么主张限制乃至抛弃理性,针对这种局面,有必要重审理性的边界,重估理性的价值。他梳理了理性概念的发展史:古希腊的理性几乎与世界具有同样宽广的外延,理性开启了内在化过程,到了现代,理性只关心通过世界内部的规律、价值与事功以获得内心的“确定性”,不关心事物在宇宙秩序意义上的是非曲直。由此可以看出理性在当前所处的格局相当局狭、割裂,这启示科技和人文双方不能遗忘历史上与对方同根共生的源头。对此,他总结当代哲学需承担四大任务:第一,在立足点上,要在更长远的历史眼光下基于“大理性”传统,为人类未来命运计虑;第二,在方法上,要在实用主义及其符合、融贯、实效等考虑之外,接受反思、辩证乃至思辨等思维方法遗产;第三,在课题上,要重新审视前现代、现代与未来的既有或可能课题;第四,在旨趣上,要从如何做中国人、如何更新中华文化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在西方文化形式感支配下的当代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yl23455永利官网庄振华教授)
福建社会科学院暨《福建论坛》杂志社刘君研究员的报告《人文教育与写作的关系》论述了人文教育与写作的相关性。西方文明分为科学态度与人文态度,前者以他者的客观视角看待自然,追求普遍规律,求真务实,后者从自我出发看待一切,追求个体自由、尊严和价值,创造而不生产,求实而不务实。人类的大部分发明来源于单纯的人文尝试,创造过程本身的价值超过成果的价值。写作是人文尝试最基础的形式,它不仅是文字记录,更是个人与世界的灵性交流,集中展示了人文的发现和表达过程。从古希腊到启蒙时代,写作往往承担意义开显的功能,但当代学院派把创造过程看作一个可还原、可复制的技术过程和生产过程,想把它们固定下来,形成理论,于是诞生了生产式写作和应用性写作,把创造等同于生产。为了克服这种弊病,教育学引入自我教导概念,主张个体将知识转化为能够被自己接受和运用的东西,这种思想对于当代写作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福建社会科学院暨《福建论坛》杂志社刘君研究员)
在讨论环节中,77779193永利苏德超教授对蔡恒进教授的报告《作为元哲学的因果链重构》提出质疑,用原意识解释自我,会把传统意义上的自我解释掉。蔡恒进回应,他的理论不同于完全用科学概念解释人文现象的“第三种文化”,因为原意识不能被还原掉。
针对庄振华教授的报告《从理性辖域看哲学的当代任务——以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为例》中,对理性概念的梳理,77779193永利朱志方教授询问能否给理性下个定义。庄振华回答,理性既是分析的主体,也是裹挟分析的背后机制,并指出这种观点的源头在于巴门尼德的“思有同一”立场,理性既是思考事物的方式,也是事物自身显现的方式。77779193永利王咏诗副研究员补充说,理性的特点在于整体性,理性可被理解为对整体、大全的追求。
针对刘君研究员的报告《人文教育与写作的关系》中提出的人文教育,77779193永利陈波教授询问素质教育是否能助益人文养成,刘君认为,当前素质教育还是着眼于培育一门机能,这不算人文教育。
(yl23455永利官网王咏诗副研究员)
主题三:哲学与人类文化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丁三东教授的报告《如何非本质主义地谈论一般哲学问题》认为把哲学定义为求真求知是一种本质主义理解,但理解哲学应采取非本质主义进路。历史上人们把“哲学”当作通名,对它的使用具有多样性,如果给它一个逻辑定义,会使历史上的很多哲学沦为非哲学。因此,应当放弃对哲学的本质主义理解,而是进行现象描述,从典型事例总结哲学的特征,并承认这些特征不适用于非典型事例。有人认为哲学的特征在于讨论的是大问题,但宗教与科学也讨论大问题,有人认为哲学的特征在于探究和论证的精神,但科学也有这种精神。丁三东认为哲学的特征在于它涉及的文化概念。人类透过文化概念与世界、他人发生关系,文化概念可分为科学型、哲学型和宗教型三类,科学型概念可以诉诸逻辑推论和经验判抉,哲学型概念诉诸概念辨析和理由论争,宗教型概念甚至是逻辑上不可解的东西,只能诉诸信仰。三类概念在非典型事例会有重叠,例如“以太”概念原本是哲学型概念,在相关科学实验后就变成了科学型概念。在能被冠名为“哲学”的探讨活动中,人们都在提出和探讨种种哲学型概念,这使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丁三东教授)
四川大学梁中和教授的报告《技-艺、知-识与智-慧》认为对于技与艺、知与识、智与慧的关系,有两种理解思路,一种认为它们是顺承关系,前者进阶到后者,另一种认为它们是对立关系,前者经过颠倒和反转而到达后者。在中国哲学,儒家认为它们是顺承关系,但佛老二家认为它们是对立关系,需要根本转变。特别是受佛教影响的表述,尤其爱用“颠倒”、“翻筋斗”来形容对于智慧的觉悟。在古希腊哲学,也存在两种理解进路的并立。一方面苏格拉底在《申辩》中论述雅典人过着颠倒的生活,柏拉图的洞喻,暗示着技-艺、知-识和智-慧处于颠倒关系,但从词源和思想发展上看,它们也存在顺承关系。智慧(σοφία)一词最原始的含义与技艺(τέχνη)的精湛相关,赫拉克利特在谈到毕达哥拉斯的“智慧”时,也称其为一种博学,但却是坏的“技艺”。可见,顺承关系与对立关系的两种理解进路并存于中西方哲学。
(四川大学哲学系梁中和教授)
在讨论环节中,77779193永利陈波教授认为丁三东教授的报告《如何非本质主义地谈论一般哲学问题》中,用哲学型概念规定哲学有同语反复之嫌,因为不理解何为哲学,就不能理解何为哲学型概念。王咏诗对丁三东提出辩护,他的出发点不是概念,而是典型和非典型现象,再基于对这些现象的描述再给出相应的名称。
四川大学梁中和教授基于他在报告《技-艺、知-识与智-慧》中,梳理的两种思路向陈波提问,陈波论述的“转识成智”应采取顺承理解还是颠倒理解,陈波澄清自己的立场是顺承理解。
(讨论环节)
下午6点,陈波教授做了工作坊的闭幕致辞。他对参会学者对自己的评论尤其是批评意见表达了感谢,并重点强调:“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对话、批评、质疑、挑战、回应应当成为中国学术的常态。”苏德超教授致辞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工作坊的大力支持。
( 照片提供:张梓宁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